9月25日,由中信金屬、太鋼和鋼鐵研究總院主辦,中信微合金化技術中心承辦的“礦山機械用含鈮高錳鋼開發和應用研究專題研討會”在山東青島市黃島區圓滿召開,會議特邀上海振迅、青島鑫富強等耐磨高錳鋼下游用戶、北京科技大學和南鋼等高錳鋼生產和研究單位出席本屆會議。來自太鋼的張宇斌首席、鋼鐵研究總院的梁小軍高工、北京科技大學的蘭鵬副教授和鑫富強劉金強分別就“含鈮高錳鋼的開發和生產”、“含鈮高錳鋼的組織分析和性能研究”、“高錳鋼冶煉、連鑄研究”、“含鈮高錳鋼的應用及行業分析”作了相關報告,鋼研總院副總工雍岐龍做了總結發言。我司工程機械領域負責人張永青組織、主持會議并做“中國含鈮鋼的發展及在工程機械中的應用”報告,羅毅參加協助籌備。
高錳鋼是英國人哈德菲爾德1882年發現并申報專利的老牌號鋼種,典型產品為Mn13(C 1.10%~1.50%),采用鑄造加水韌熱處理交貨,主要應用于礦山機械用于防磨部件。近年來,由于良好的強韌性匹配及應用潛力,軋制高錳鋼板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包括第三代汽車用高錳鋼、LNG船用低溫鋼板,以及礦山機械用高錳鋼和無磁高錳鋼板,但由于連鑄、加工和焊接等一系列難點,軋制高錳鋼板在全球范圍內主要處于研究試制階段,我國僅太鋼可以實現小批量生產,據統計全球軋制生產的高錳鋼板產品僅為4萬噸。
2018年底,契合釩資源價格暴漲的機遇,針對耐磨高錳鋼生產和應用過程存在的表面質量和制造易于發生變形問題,我司和太鋼提議以鈮代釩生產耐磨高錳鋼,并請鋼鐵研究總院配合研究含鈮耐磨高錳鋼的組織、性能和強化效果。由于鈮在高碳鋼中的溶度積問題,在啟動階段國內外專家普遍對鈮在耐磨高錳鋼中的強化效果存有疑慮,但檢驗和應用結果超出預期,含鈮耐磨高錳鋼由于固有的細晶強化效果,與含釩耐磨高錳鋼相比不但改善表面質量,而且顯著提高室溫下高錳鋼的初始屈服強度而不容易發生塑性變形,獲得下游用戶的好評,市場需求也大幅提高,截至目前太鋼已經生產含鈮耐磨鋼產品1.2萬噸,鈮作為微合金化元素再次證明了其神奇的強化效果,拓展了鈮在高碳鋼中的應用。
自中信微合金化技術中心成立以來,一直秉承為客戶提供技術服務實現增值為目的,針對當前我國鋼鐵產能過剩帶來的高端產品惡性競爭的現實情況,中信金屬不斷嘗試和調整推廣策略,從原先的“大而廣”的推廣模式轉變為“小而專”的產業鏈合作模式。此外,中信金屬更加注重項目合作單位的知識產權保護,從“開流護源”的角度維護合作單位的權益。